各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
根据《关于组织师生开展“四大文化工程”专题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校研联发〔2025〕12号)文件要求,经各实践团队申报,人文社科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等单位组织专家初评、终评,现将评选结果公示如下:
一、优秀调研报告
一等奖
1.巷道・礼俗・新章:贵州云舍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互促共生的田野调查
2.“水书藏古韵,数智传薪火”——对非遗水书的传承及数智化发展研究
3.红色文化如何赋能康养产业——关于贵州省兴义市纳具村纳具·和园康养项目发展潜力调研
4.侗乡茶兴——江口县侗族文化与抹茶产业融合发展的双赢路径研究
5.“寻脉与焕新”——安顺地戏的传承困境与活化路径研究
二等奖
1.数字艺术馆的红色基因表达——以“红飘带”为例探析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式
2.从“龙场悟道”到“世界坐标”——阳明文化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路径研究
3.赓续红色血脉,寻访先贤足迹--贵州大学红色基因的挖掘保护转化运用的研究
4.关于遵义红色旅游资源协同发展困境与纾解路径调研报告--基于游客体验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分析
5.安顺屯堡村寨保护与利用研究
6.良知之光,心学之源——王阳明在黔行踪遗迹调查
7.面具背后的守望——德江傩堂戏发展现状与创新路径研究
8.“原字号”与“金招牌”:松桃县田坝村“三产”融合的突围之路
三等奖
1.梵净山民族地区茶文旅融合发展情况调查
2.易地扶贫搬迁民族互嵌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珉城社区为例
3.贵州屯堡文化内涵认同及其传播研究
4.红色革命纪念馆的内容生产与教育实践研究—基于赣南苏区和贵州遵义红色革命纪念馆的调查
5.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红色空间赋能 高校“大思政课”育人路径研究
6.四大文化工程背景下黎从榕三县侗族文化传承与三方共赢模式
7.贵阳市红色研学基地建设与发展调研报告
8.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路径探索--基于镇山村的调研
9.瑶沐森心,康养随行——基于从江县高华村的调研
10.赤脉黔山承史韵,红旅新策启华章:贵州省红色革命战役景点语言建设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调查报告
11.苗绘新章·传脉兴乡 —— 基于龙里县平坡村苗画产业发展路径的调查研究
优秀奖
1.揠苗助长:民族婚姻习惯与国家制定法的冲突与融合——基于威宁41个乡镇及松桃9个村落的实践调研
2.双核联动·靶向破局--遵义红色景区协同优化调查
3.傩铸乡魂:平庄村乡风建设与非遗治理实践调研报告
4.非遗的困境与出路-坡柳村孃孃茶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5.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现状研究
6.贵州四渡赤水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调研
7.“匠庐·村晓”的农文旅融合与设计创生——基于镇宁实践的案例研究
二、优秀实践团队(排名不分前后)
1.经济学院 叹为观止队
2.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茶旅黔行,民族同心”实践队
3.马克思主义学院 “筑梦珉城”民族团结宣讲队
4.校团委 傩魂乡传社会实践队
5.哲学学院 “红流数创·薪火黔行”队
6.传媒学院 逐梦实践队
7.传媒学院 “义”路“黔”行实践队
8.音乐学院 舞乐蝉歌队
9.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 黔墨寻源队
10.文学院 知行领航·黔景无限队
11.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红源育青实践队
12.文学院 溪山薪火寻访队
13.空间结构研究中心 布依筑韵·镇山拾遗行
14.经济学院 黔瑶浴韵队
15.管理学院 兴乡黔行实践队
16.外国语学院 Spark4
17.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黔心铸魂队
18.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星火溯痕队
19.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心性光明”—阳明文化调查实践队
20.经济学院 翠韵寻茶队
21.外国语学院 古傩传薪实践队
22.马克思主义学院 黔中屯韵实践团
23.哲学学院 萤火明三乡队
24.经济学院 语润黔乡助振兴实践队
公示时间:2025年11月10日-12日,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书面实名反馈至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思想政治教育科。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邱利军,0851-88292106;邮箱:gmoszk@gzu.edu.cn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人文社科处
校团委
2025年11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