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思政

溪山畅想:第七届高校青年•思想论坛——青年高峰论坛成功举行

发布者:站点信息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5-10浏览次数:11

58日下午,第七届高校青年•思想论坛青年高峰论坛举行,下设四个分论坛,参会青年代表就“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贡献青年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守正创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涵养文化自信”“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展现青年风采”四个主题进行分组讨论、发言。

 

分论坛一: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贡献青年力量

在第一分论坛上,海南大学谷雨作为召集人发言,随后,各高校青年代表踊跃发言讨论。

 

 

初心不与年惧老,奋斗永似少年时。遵义医科大学付佳雨、秦朝燕阐述了新时代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春力量,指出:广大青年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勇担这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

海南大学的韩辉发言,呼吁当代青年要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展现青年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年的力量。

南昌大学张华毅、刘文龙表示,当代青年应通过潜心求学,汲取新知识;通过攻坚克难,练就新本领;顺应时代潮流,勇于开拓创新,把知识力量播撒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贵阳学院杨学冬认为:青年应当把历史的使命扛在肩上,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如何做新时代新青年?来自西南大学的曹心怡给出了她的回答:一是要做心怀国之大者;二是要弘扬伟大爱国精神;三是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不断向身边的模范看齐

 

 

澳门理工大学姚江玥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及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出发,号召广大青年应当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南京艺术学院陶天莉、温泽旭就“如何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坚守艺术初心”作出阐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李昊远阐述了他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贵州大学蒋宗旭用志愿精神点燃青春梦想,分享了自己参加西部计划时的经历和经验。他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立足本职,埋头苦干,累计服务超过数万人次,时长超过400小时。他号召广大青年要能吃苦,吃苦方能不怕苦。

 

 

分论坛二: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守正创新

在第二分论坛上,兰州大学李琰召集青年代表讨论发言。来自贵州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东政法大学等多所大学的优秀研究生代表发言。

 

SHU_9680

第二分论坛现场


    贵州中医药大学温福龙表示,守正创新是中医人的责任和义务,创新是中医现代化的第一动力,广大中医学子要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深入发掘中医宝库,发挥中医独特优势,推动中医现代化,走向世界。 




SHU_9658


  



    贵州大学吕可馨认为,构建良好中国形象是每一位外语学子义不容辞的责任。新时代青年始终为深化中外交流、为讲好中国故事而不懈努力。  


SHU_9677


 

    贵州大学曾霄认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下的重大任务,法学学子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的征途上,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SHU_9689


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李瑞康和华东政法大学的朱思佳通过线上形式,围绕本次论坛主题发表了深刻的感想。


分论坛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涵养文化自信

 

5D3A4939_proc.jp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来自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的王姝蘅同学,也是本次分论坛的召集人,结合自身专业发表了对此次议题看法,认为当代中国青年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以此为基点进行创作。

 

重庆大学.jpg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能更好”,站在全球化的视角下,来自四川大学的刘雅菁认为,中国青年应该深刻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要充分了解中国的国情、民情,加大对各国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了解,携手世界青年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川大学.jpg

 

“一支唢呐奏响了中国最强音”,来自河海大学的孙凯在会上分享了传统乐器唢呐的爆火。“唢呐和笙箫、二胡、埙等传统乐器一样,代表着华夏文化的特色”,孙凯说道。他提出当代中国青年艺术工作者,应加强责任担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通过多样的文化创新方式让古乐器焕发生命活力。

 

967a7416af0c143e6a62cd08ce8f09f

 

“我们广西的三月三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广西大学的李名洋是壮族,会上,他分享了具有壮族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三月三,从民族文化的保护对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出发分享自己的观点,引起大家热烈讨论。

 

广西大学2.jpg 林学院.jpg

 

贵州大学体育学院的青年代表们结合自身专业讨论如何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贵州大学博士生会代表周奎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号召当代青年不要怕吃苦,要多去基层锻炼。

 

体育学院.jpg 博士生会.jpg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强大的向心力。参会代表表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民族的脊梁。

 

 

分论坛四: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展现青年风采

在第四分论坛上,上海大学陆博阳作为召集人带领青年代表进行探讨,参会青年代表对“中国背景”下的青年人如何在国际大舞台上施展才干进行了思考。


 

成都理工大学沈晖寅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在学习生活中要做到细致入微,同时加强思想品德建设;二是应打牢专业水平基石,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要有粉骨碎身浑不怕的决心,永不言败,做到知行合一。

 

 

成都理工大学郑霖谈到,新时代中国青年应面向世界、发出声音、展示自己。

 

 

上海大学陆博阳表示:“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人类命运紧密相连,我们应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他说:“真正难的是不丢掉初心,对理想主义满怀憧憬。”

 

 

上海大学纪佩瑶表示,中国与国际变得更密切,中国青年更要有胆量,有勇气为中国发声。

 

 

贵州财经大学池雨晋发言,新时代中国青年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在此背景下,青年应做到培养爱国情怀的同时,积极发挥学科优势、树立远大理想。

 

 

广东海洋大学冯慧欣和赵苑宏就中国青年如何展现风采提出看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民族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造历史;中国青年在冬奥会光彩夺目;维和战场上我国军人展现大国气概。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应贡献力量,不懈奋斗,在国际舞台讲述更多中国故事。

 

 

贵州大学研究生三助中心代表周旭光在两次实践调研活动中,深切感受到了国家扶贫政策是多么的有效。这件事激发了其想要成为公务员下到基层去的想法,他感叹脱贫攻坚成果的伟大,立志投身基层贡献力量。

 

 

贵州大学贵研新闻社代表魏远双谈道:“我辈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苦练专业本领,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以更为深邃的国际视野、更为博大的天下胸怀、更为自信的开放态度,书写拼搏故事,竞展昂扬风采”。

 

 

此次青年高峰论坛,通过分组分主题讨论的形式,参会青年代表得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参会青年纷纷表示,中国青年应始终以敢于斗争、勇于拼搏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投身于国家建设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生逢其时,青年当不负时代所托,肩负重任,砥砺前行。


文字:栏目部蔡宇 新闻部刘朝刚 杨莹 刘萍 黄笑语 杨光勇

图片:设计部王子涵 肖文帅 田娇 杜玉苹 摄影部王骁  爱艺摄影赖松

编辑:编辑部李青蓝